外脑心法-构建个人知识库

1 信息爆炸时代:为什么我们需要外脑

1.1 大脑的局限性

在这个信息过载的时代,每天海量的文章、视频、播客涌入我们的大脑,我们感觉自己在不断学习,但真正能够记住并调用的知识却少之又少。一个普遍的现状就是大量的信息流冲刷我们的大脑,但真正留下的可能就是一些细小的颗粒。

这揭示了一个本质问题:人类大脑的设计初衷是用来创造想法,而非存储信息。在数亿万计的神经元连接中,想法时刻涌现,但记忆却转瞬即逝。所以我们需要一个外部系统来弥补这个天然缺陷。

1.2 外脑的概念

外脑工作流

外脑是一个利用数字工具和方法论,在大脑之外扩展记忆与智力的个人知识管理系统。它包含三个核心模块:

  • 记忆(Memory):持久化存储有价值的信息
  • 理解(Reasoning):快速理解和提炼知识
  • 创造(Creating):连接想法,产生创意

外脑的目标不是替代大脑,而是解放大脑,让它专注于真正擅长的事情——想象、创造和深度思考。

1.3 激发创造力的生理机制

在科特勒的理论中,设想大脑中有三套神经网络系统,每个系统都涉及到若干个脑区,虽然它们彼此重叠,但这三个网络有完全不同的思维功能:

  • 注意网络:它的作用是决定你的注意力在哪,你当前着重思考的是什么。它的工作方式就好像是一个聚光灯,注意力网络能锁定思考的对象,让你专注于一件事。
  • 想象网络:它负责做白日梦。其实大脑这时候是高度活跃的,能耗并没有降低,你是在漫无边际地想各种各样的事儿:也许是回忆,也许是编故事,也许是在猜测别人的想法。你没有任何刻意的控制,各种想法随机地往外冒。
  • 突显网络:它的作用是时刻监视各种想法和各种信息,评估它们的重要性。「想象网络」蹦出一个想法,如果突显网络认为它是重要的,就会开启「注意网络」去考虑这个想法;反之就自动忽略,让「想象网络」继续漫步。优秀的「突显网络」能帮你注意到一般人注意不到的东西,别人眼中可能没什么有意义的信息,而创造力强的人却能从中发现灵感和启发。

创造力的本质就是这三个网络的快速切换。外脑的设计应该支持这种切换机制:用工具存储想法(解放想象网络),用分类法筛选重点(模拟突显网络),用专注时间深度思考(激活注意网络)。

1.4 如何构建外脑

构建外脑需要一个知识载体,我使用Notion记录各种知识,包括课程学习、笔记、思考记录等等。如下图,每一个page都记录了学习过程中的知识点,学习时重点关注理解即可,将记忆功能丢给软件,当我们需要调用对应的知识时,就利用索引查找即可。

我的Notion知识库

阅读笔记

2 AI加持下的外脑升级思考

LLM本身就存储了人类的大量知识库,它就相当于一个外脑。为什么还要构建自己的外脑呢?心理学研究表明记忆与理解的核心在于“链接”。新的信息只有在与既有知识建立联系时,才能真正被吸收与转化。个人外脑的意义正在于此:它帮助我们将分散的知识片段外化、整理、可视化,并在不断的关联中形成属于自己的认知网络,并内化知识。而 LLM 虽然能提供信息,却无法替代我们主动搭建这些联系的过程;它无法呈现我们头脑中知识之间的结构关系。正是通过亲手建立这种联系,我们才能真正深化理解,并在知识的网络中激发出创造力。但LLM可以扩展我们的智力,它能极大提升思考的效率和扩展思维边界,基于已有知识库进行拓展,唤醒我们的记忆,连接我们的想法。所以如何将AI纳入学习工作流将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重点,还有待进一步探索。

3 reference


   转载规则


《外脑心法-构建个人知识库》 行码棋 采用 知识共享署名 4.0 国际许可协议 进行许可。
 本篇
外脑心法-构建个人知识库 外脑心法-构建个人知识库
1 信息爆炸时代:为什么我们需要外脑 1.1 大脑的局限性 在这个信息过载的时代,每天海量的文章、视频、播客涌入我们的大脑,我们感觉自己在不断学习,但真正能够记住并调用的知识却少之又少。一个普遍的现状就是大量的信息流冲刷我们的大脑,但真
2025-10-06 2025-10-06
下一篇 
我的MBTI转变史 我的MBTI转变史
最近某个时刻我突然意识到我已经不是之前那个活跃的人了,不由得思考起了自己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。我认为MBTI也可以成为解释的一个角度,它可以从大方面简单涵盖一个人的类型,所以我希望从MBTI出发去分析这种变化发生的原因。从我接触MBTI开
2025-09-30 2025-09-30
  目录